中國印工協召開印刷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座談會
2016年1月21日,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十三五”發展規劃工作小組組長陸長安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業內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對《印刷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印機分會秘書長宋寶志首先對印刷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做了說明:
2014年9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召集會議,布置安排機械行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并對所屬***協會規劃的編制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根據機械工業聯合會部署,印工協成立了徐建國理事長任組長的規劃領導小組和陸長安副理事長任組長的工作小組。
2014年9月,協會在北京召開了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企業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會上傳達了機械工業聯合會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陸長安出席并主持會議,聽取了各位領導、專家發表的意見后,對行業和企業規劃編制工作提出要求。
同年12月協會六屆四次(東莞)理事會上匯報了十三五行業發展規劃編制大綱,并于2015年7月3日在協會理事長(南京)擴大工作會議上,匯報了十三五規劃討論稿,在聽取理事長會議的意見后對規劃討論稿做了修改,2015年9月在上海召開規劃領導小組會議,會上向印刷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領導小組的各位領導做匯報,并一起聽取出席印機營銷會議的各位企業領導的意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個別內容請***人員做了文字修改和補充。
2015年底規劃修改稿進一步征求部分專家意見后再次作了修改。此次會議是《規劃》上報之前,再次聽取專家意見。
會議對印機行業十二五期間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作了概述:主要成績有,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產業集中度有所上升,自主創新有了新的突破,一批數字噴墨印刷裝備、數字化、智能化、高等級膠印裝備、柔性版印刷裝備、凹印裝備、印后裝備、計算機直接制版(CTP)裝備的研發成功并推向市場,對于打破這些產品的國外壟斷,補齊高等級裝備短版,起到重要作用。傳統印機制造商向數字化、智能化印機制造商轉型升級,生產型制造企業向用戶提供印刷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型制造企業轉變。有些產品技術創新突破的幅度較大,技術指標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市場占據一定的位置。
存在的突出問題有:
(1)產品結構問題:低檔產品過剩,高端產品技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仍依賴于國外進口。
(2)技術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缺乏問題。
(3)產業基礎薄弱,零部件質量精度、耐用性問題,配套件問題,加工件、裝配問題,造成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差的問題。
(4)缺少信息網絡技術跨界人才問題。
會議介紹了編制規劃特點,認為十三五規劃的編制與以往的編制規劃不同,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編制的。就是經濟發展由相當一段時間的持續高速發展,現在要調整為中高速,產品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產業發展要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與會企業領導、業內專家對十三五規劃內容表示基本肯定。對十三五期間行業發展的任務、目標,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與會業內專家表示:印機十三五規劃對如何開啟印刷裝備制造轉型升級之路作出闡述,這對于印刷工業全產業鏈有著重要導向作用,印機十三五規劃的制定還需進一步與印刷業十三五規劃的制定相互溝通,在內容上相互呼應,以利于全產業鏈協調、共享發展。與會企業領導強調:裝備制造企業要主動+互聯網,著力開發云平臺、智能化工廠等產品,以使印刷業能夠實現規模定制、柔性生產加工、網絡化營銷,以模式創新促進傳統產業煥發生機;裝備制造企業還要特別注重強化“四基”基礎能力的提升,這是企業邁向中高端繞不過去的必由之路。
會上,陸長安強調:面對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加快布局,中國制造業面臨“雙向擠壓”的嚴峻挑戰,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我們要按照***五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中國制造2025》戰略,將其貫穿融入于行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之中。實施《中國制造2025》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等均屬做減法,而智能制造、互聯網+的轉型發展將孕育出更多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為行業發展增添新的動能,這是做加法。
《規劃》要突出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要積極參與政府組織實施的五大工程:1國家制造業創新建設工程、2強化工業基礎工程、3智能制造工程、4綠色制造工程、5高端裝備創新工程,以重大項目帶動行業智能轉型、創新綠色發展。
企業領導、業內專家陳邦設、蒲嘉陵、董瑛、武文祥、譚俊嶠、張志遠、***桂以及協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中國印刷機械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